本帖最后由 lele 于 2016-4-16 15:58 编辑
渐入深冬,天气越来越寒冷,人们也会比较容易感冒,发烧等。同样,到了夏季暑伏天,也会有人因为肠胃不适,恶心呕吐发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发烧,怕冷,关于寒热的话题。 早在《黄帝内经》的《素问·疏五过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就讲到问诊的重要性,后世医家张景岳将问诊主要内容归纳为“十问”,陈修园改编了十问歌,简便易记。
十问歌诀: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久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必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十问歌中第一项就是问寒,下面我们就来说明一下问寒热的具体内容:
一、恶寒发热 疾病初起,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多为外感表证,可见以下三种类型: (1)表寒证:恶寒重发热轻。是外感寒邪所致,常伴有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 (2)表热证:恶寒轻发热重。是外感热邪所致,常伴有口干微渴,或有汗,脉浮数。 (3)太阳中风证:发热轻,恶风,自汗。是外感风邪所致。
二、寒热往来 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是半表半里的特征。
三、但寒不热 病人之怕冷而不发热,称为但寒不热。
四、但热不寒 发热不恶寒但恶热,多数里热证,可见以下几种类型: (1)壮热:高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 (2)潮热:发热如潮有定时,临床常见以下三种类型: ①阴虚潮热:多为午后或入夜发热,以五心烦热为特征,常伴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属阴虚内热。 ②阳阴潮热:多为日哺(下午3—5时)发热,热势较高,又称为日晡潮热,多因胃肠燥热内结所致,常伴有腹满硬痛拒按,大便燥结,舌苔黄燥等。 ③湿温潮热:以午后热甚,身热不扬为特征。多因湿遏热伏,热难透达所致,常伴头身困重,胸闷呕恶,便溏,苔腻等。 ④低热:指轻度发热(体温多在37——38摄氏度之间),但持续时间较长,多见于阴虚潮热或气虚发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