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属于中医切诊的主要内容,是中医学经过数千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形成的一种诊察疾病的方法,是中医最具特色的诊法之一,备受历代医家的重视。神奇的脉诊是如何发展的呢?
以下分为四个历史时间,简要介绍脉诊的发展源流和进展
一、秦汉及以前时期
在《史记》中有关于古代名医扁鹊、仓公善于诊脉的记录,并指出: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在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脉诊方面较为系统的论述,其内容涉及诊脉的时间,部位,方法,脉象的生理病理变化和临床意义,为后世脉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关于诊脉的部位记载有十二经诊法,三部九候诊法,人迎寸口诊法。
其中三部九候诊法是指遍诊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以判断病情的方法,这里的上中下依次为头手足三部,每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为九,故称三部九候诊法或遍诊法。
其用意是:诊察各个部位的脉象变化,可以了解相应部位、经络、脏腑发生的病变。《内经》还详细分析了平脉、病脉、真脏脉以及四时脉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难经》是一部在脉诊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其中指出: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从而提出“独取寸口”的理论。并指出: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三部者,寸关尺;九候者,浮中沉。虽借助《黄帝内经》中的三部九候这一术语,但意义不同,其描述用不同指力切按寸口三部脉的内容,被延用至今。
张仲景编著的《伤寒杂病论》成为传世名著,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张仲景以阴阳学说为辨脉总纲,将辨脉与辩证相结合,丰富了脉诊的内容,推动了脉诊的应用。
张仲景在《黄帝内经》脉诊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部诊法,也就是诊人迎、寸口、趺阳三脉。以寸口脉候十二 ...
阅读:16715 | 评论:4网友评论:
-
能看到图片
-
mis宋 发表于 2017-5-15 09:52:50
因为你没有申请账号
-
东三爷 发表于 2017-5-15 09:09:57
-
吕贤君 发表于 2017-3-30 23:15:35
为什么看不了图片
二、晋唐宋金元时期
西晋王叔和收集《黄帝内经》以来,关于脉学的论述,博采众家之长,撰写了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在该书中,明确了寸口脉中寸、关、尺的分部,提出了两手六部脉与脏腑之间的对应关系,阐述了24种脉象的特征与所主病变等。《脉经》标志着中医脉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并对世界医学有着广泛的影响。
早在公元6世纪,中国的脉学便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到公元17世纪,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欧洲流转。 ...《内经》还详细分析了平脉、病脉、真脏脉以及四时脉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难经》是一部在脉诊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其中指出: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从而提出“独取寸口”的理论。并指出: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三部者,寸关尺;九候者,浮中沉。虽借助《黄帝内经》中的三部九候这一术语,但意义不同,其描述用不同指力切按寸口三部脉的内容,被延用至今。
张仲景编著的《伤寒杂病论》成为传世名著,被 ...
清代医家周学霆所著《三指禅》中,以缓脉为平脉的论述有独到之处,以浮、沉、迟、数为纲,详论脉象,并注重将脉症结合,论病用药,具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价值。
在此时期,还有很多诊法专著出现,对脉诊的论述各具特色,使脉学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四、现代
新中国成立后,学者们通过临床实践,撰写专著教材,使中医诊断学中脉诊的内容更加系统,规范,形成了以诊寸口脉为主的诊脉方法,归纳了常人的脉象特征及生理变异,完善了常见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的阐释。
...
三、明清及民国时期
明代医家李时珍集诸家脉学精华,撰写了《濒湖脉学》,运用歌诀的形式,将《脉经》的24脉增至27种,详细描述了其脉象的特征、主病及相类脉的区别,对后世影响很大,称为学习脉学的必读著作。
明代张景岳虽无脉学专著,但他在《景岳全书》中,设《脉神章》专论,对脉象之主病,脉之神气、胃气及脉证之从舍等方面的分析有独到之处。
明末医家李中梓对脉学造诣至深,但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在《诊家正眼》中增加疾脉,使脉象种类增加到28脉。 ...元代危亦林,在其编写的《世医得效方》中,描述了在病人危重时出现的十种怪脉,为《黄帝内经》中所言真脏脉提供了较形象的说明。崔嘉彦的《脉诀》以浮、沉、迟、数为纲,归理脉象,通俗易懂,便于掌握。
元代滑寿在《诊家枢要》中,对脉体的描述,多采用阴阳相反对照的方法进行区分,使习脉者便于掌握。并且在讨论脉理、平脉、病脉等诸问题的论述中,均有独到之处,为后世所重视。宋代程朱理学的兴起,金元时代医学流派的形成,使得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以阐述脉学为主的诊法著作,促进了脉学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宋代施发的《察病指南》载有33幅脉象示意图,开脉象图示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