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ele 于 2016-10-19 22:40 编辑
舌诊属于中医望诊的内容,也是中医最具特色的诊法之一。
早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等古书籍中,就有关于望舌诊病的记载。至十三世纪,已有舌诊专著出现名为《敖氏伤寒金镜录》,至十六世纪时,温病学派兴起,对辨舌验齿颇为重视,于是舌诊在外感热病辩证中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舌诊已成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
中医在看病时观察人舌头的过程,称作望舌,或舌诊。
舌诊是指通过观察舌质和舌苔,以了解人体生理功能状态和病理变化的一种诊察方法。
对舌质和舌苔的观察结果,称为舌象。具体来说,舌象是指舌质和舌苔两部分的色泽、形态所构成的形象。
舌质是指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指附着在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
舌质和舌苔各有哪些表现,临床上有提示什么,将后续给大家逐一介绍。
总之,舌就像人体的一个窗口,通过观察期外在的表现变化,结合其他的病情资料,就可以了解到人体内部脏腑气血等功能状态,以及辨识机体疾病或健康状态。
中医舌诊的临床意义
1、判断正气盛衰
《辨舌指南.绪言》引用徐灵胎的话说:“舌为心之外侯,苔乃胃之明征,察舌可占正之盛衰,验苔以识邪之出入”;
2、分辨病位深浅
《辨舌指南》说:“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3、区别病邪性质
不同性质的邪气,在舌象上都能有所反映。如黄台多主热邪,白苔则主寒邪,腐腻苔多是食积痰浊,黄厚腻苔则是湿热;
4、推断病情进退
苔色与苔质,往往随正邪消长和病情的进退呈相应的动态变化。如舌苔由白转黄,又进一步变灰黑,说明病邪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寒化热。
就诊前禁忌
看中医前病人也应该知道哪些食物、药物不宜吃。
饮食常使舌苔形、色发生变化,如某食物或药物会使舌苔染色,称之为“染苔”。
如饮牛奶或乳儿因乳汁关系,大都附有白苔;食花生、瓜子、豆类、桃杏仁等富含脂肪的食品,往往在短时间使舌面附着黄白色渣滓,好像腐腻苔;
喝酸梅汤、咖啡茶、葡萄汁或酒、陈皮梅,盐橄榄等或含铁的补品,往往使舌苔呈黑褐色或茶褐色;
食蛋黄、桔子、柿子及有色糖果等,或服用黄连粉、核黄素等药物,都可使苔呈黄色;
服用丹砂制成的丸散剂,常可染成红苔。
由于进食的摩擦或刮舌习惯往往使厚苔变薄;
过冷或过热的饮食与刺激性食物,常使舌色改变。
从今天起小乐会逐步介绍关于中医舌诊的内容,欢迎大家一起留言互动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