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ele 于 2016-11-11 08:30 编辑
苔色的变化最常见的有三种,分别是白苔、黄苔和灰黑苔三类。这三种苔色在临床上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相兼出现。
一、白苔
特征:舌苔呈现白色
意义:见于正常人,或表证、寒证、湿证等。
机理:白苔为舌苔之本色,最为常见,其他颜色舌苔皆可由白苔转化而成。 所以根据舌苔的薄厚及苔质的不同,具体的临床意义也是不同的。
辨析:
薄白苔,见于正常人,即使有病,病情较轻浅 白滑苔,提示体内有水湿痰饮水湿内停,或寒湿,可为外感寒湿而引起或脾阳不振导致痰饮水湿内停而形成 白厚腻苔;反应体内痰湿或有食积,但尚未化热;由于痰湿内困,阳气不得伸展或阳气虚衰后,湿浊内生,都会出现厚腻苔。由于还未化热,所以显出舌苔原本的白色。 白厚腻干苔:湿浊痰饮停聚于体内,津液不能上承而导致。尽管有痰湿内停,舌苔仍然表现为欠润。 白如积粉(积粉苔):热度内蕴,夹有湿邪。 白燥裂苔:说明燥热伤津,尽管舌苔颜色没有发生变化,但干裂已说明津液受到损伤。
二、黄苔
特征:舌苔呈现黄色有淡黄、深黄、焦黄(老黄)之分。 淡黄是指舌苔的颜色呈现浅黄色,深黄是呈现正黄色,焦黄是舌苔呈现黄黑色。
意义:主里证、热证。
机理:邪热熏蒸于舌,故舌苔呈黄色。在外感病中,舌苔由白转黄,提示邪已入里化热,苔色愈黄,提示热邪愈甚。
辨析:
薄黄苔,邪热未甚,多见于风热表证或风寒入里化热。 黄腻苔:湿热蕴结、痰饮或食滞化热等。 黄而黏腻:痰涎、湿浊与邪热胶结之象。 黄燥苔、黄糙苔、焦黄苔:邪热伤津,燥结腑实。 黄滑苔:寒湿、痰饮聚久化热。
现代研究
黄苔的形成,与炎症感染及发热、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关系密切。舌局部丝状乳头的增殖、口腔腺体的异常分泌,同时加上局部的着色作用,舌之局灶炎症渗出,以及产色微生物的作用等,共同形成了黄色的舌苔。
三、灰黑苔
特征:舌苔呈现灰黑色。灰和黑是一个色系,浅黑色是灰苔;黑苔多在疾病持续一定时日,发展到严重的程度才出现,所以一般来说,提示疾病比较严重。 灰黑苔可以由白苔发展而来,也可以由黄苔发展而来。
意义:主寒盛或热极。
辨析,可以通过舌苔的润燥予以鉴别。
一般来说如果苔灰黑而燥,反映的是热邪内盛;灰黑而滑腻,反映寒湿较重。
白腻灰黑或灰黑湿润苔:阳气亏虚、寒湿痰饮内停。 黄腻灰黑苔,湿热内蕴,日久不化。 干焦而黑苔:热极津枯。
在临床中,灰黑苔是很少见的,中医认为出现灰黑苔提示病情严重。
现代研究
灰黑苔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如有患者长期应用多种广谱抗生素后出现,由于口腔内微生物的正常拮抗关系被扰乱,使霉菌乘机生长而导致舌苔发黑。
也有慢性胆囊炎的患者,在长期低热过程中,逐渐出现灰黑苔。
由此看到,灰黑苔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观察苔色时要注意排除染苔的影响。如果觉得苔色看起来可疑,或者与病情不符合,可以询问病人在看病前是否食用过哪些食物,以避免染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