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讲了正常月经的周期、行经期、月经的颜色和质地等,这期小乐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月经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一、月经周期的异常
1、月经先期 是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并连续两个月周期以上的月经病。 病因病机: 气虚不摄,冲任不固,即脾气亏虚 热扰冲任,血海不宁,其中热包括阳盛血热,或肝郁血热,或阴虚火旺等。 2、月经后期 是指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并连续两个月周期以上的月经病。有以下两种情况 a、精血亏虚或阳气虚衰,生血不足,血海不充。 b、邪气阻滞,即气滞血瘀,或寒凝血瘀,冲任受阻,使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而导致的。 3、月经先后不定期 是指经期不定,月经或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并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上的月经病。与肝脾肾三个脏腑有关 a、肝气郁滞,冲任气血失调。 b、脾肾虚损,血海蓄溢失常。
二、经量异常 1、月经过多,是指月经周期、行经期基本正常,但经量较常量明显增多。 其病因病机为 a、热伤冲任,迫血妄行 b、气虚不摄,冲任不固 c、瘀阻胞络,络伤血溢 2、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经量较常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多是由于精血亏少,血海失充或寒凝瘀阻,冲任气血不畅导致的。
三、经色和经质的异常 经色淡红质稀,多属气虚或血少不荣。 经色深红质稠,多属血热内炽; 经色紫暗,夹有血块,兼小腹冷痛者,多属寒凝血瘀。
除以上几种月经的异常情况,下面介绍几种与月经相关的疾病。 四、崩漏 是指非行经期间,阴道内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止。此病相当于西医讲的功能性子宫出血。 如果来势急,出血量多为崩(崩中); 如果来势缓,出血量少为漏(漏下)。 崩和漏在病势上虽然有缓急之分,但其发病机理基本相同,且在疾病演变过程中,两者还会发生相互转化,这也是为什么统称为崩漏的原因。 发病原因: 1、热伤冲任,迫血妄行; 2、脾肾气虚,冲任不固; 3、瘀阻冲任,血不归经。
五、闭经 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已行径后又中断,停经3个月以上者。 妊娠期、哺乳期或绝经期的月经停闭,属于生理现象。 部分少女初潮后的一时性停经,而又无其他不适反应者,不作闭经论治。 病理性闭经,主要是由于冲任的气血失调引起的。可概括为虚实两个方面 虚证:脾肾亏损,冲任气血不足,血海空虚; 实证:气滞血瘀,或寒凝血瘀,或痰湿阻滞,胞脉不通。 现代临床中,痰湿阻滞,胞脉不通导致的闭经较为常见,该病人表现为肥胖,面部长痤疮,毛发较重。这种情况多见于西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所引起的闭经。
六、痛经 指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难忍的表现,又称经行腹痛。 根据疼痛的性质、特点、时间来辨别具体的病因病机 1、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多属气滞或血瘀。 2、小腹疼痛,得温痛减者,多属寒凝或阳虚; 3、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多属气血两虚,胞脉失养。 也就是之前和大家分享过的,痛经的原因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
小结: 1、月经异常:周期异常,经量异常,经色、经质异常,崩漏,闭经,痛经。 2、从病位来说,多与肝、脾、肾及冲任相关。 3、从病因病性与疾病的关系来说,可归纳如下: 气虚—月经周期提前,或月经量少,经色淡而质稀,或崩漏等。 气滞—月经周期推后,月经量少,色暗,或月经先后不定期,或痛经等。 血虚—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甚至闭经等,也可表现为经后腹痛。 血瘀—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血块,或崩漏,或闭经,或痛经等。血瘀常可因气滞、寒凝、热郁或外伤导致。 热盛或阴虚火旺—月经提前,量多,经色深红黏稠,崩漏等。 寒凝或阳虚内寒—月经后期,经量减少,经色暗有血块,闭经,痛经等。 精血亏虚或气血不足—月经后期,经量减少,闭经等。 痰湿阻滞胞宫—闭经或崩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