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ele 于 2016-7-4 22:00 编辑
肠鸣、太息、呵欠,是三个与声音相关的症状。
肠鸣
中医又称为腹鸣,是指胃肠运动产生的声响,实际上就是指西医的肠鸣音。肠鸣音是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气过水声)。
正常情况下我们是否都有肠鸣音呢?什么情况下会听到自己的肠鸣音?
正常情况下,肠鸣音4-5次/分钟。
肠鸣音低弱而和缓,一般难以直接闻及,诊察肠鸣音,一般借助听诊器在右下腹听诊较为清楚。
当饥饿时,肠鸣音会增强,因此能听到饥肠辘辘的声音,这种情况下不属于病态。
在疾病状态下,肠鸣音的异常,可以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
1、肠鸣音增多、减少、消失
2、肠鸣音的高亢或减弱
当胃脘部如囊裹水,振动有声,行走或推抚胃脘部,其声下移时,为饮停于胃。
当脘腹辘辘有声如饥肠,得温得食则减时,为中气不足,肠胃虚寒的表现。
当肠鸣如雷,伴脘腹痞满,大便泄泻时,属于寒湿停滞胃肠而引起的。
如果肠鸣减弱、甚至消失,伴腹部胀满疼痛拒按,是因胃肠气滞不通,类似于西医所说肠梗阻的情况。
呵欠
是张口深吸气,微有响声的一种表现。因困倦欲睡或初醒时而打呵欠者,不属病态。
若病者不拘时间,呵欠频频不止,中医称数欠,多为阴盛阳衰,体虚之故。因而在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有“中寒家喜欠”之说。
太息
又称叹息,或“善太息”,指情志抑郁,胸闷不畅时发出的长吁或短叹声。
临床上,因情志抑郁而出现太息的病人,一般会把自觉症状描述为气短,胸闷,深呼吸后才能感觉舒服。
太息多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