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ele 于 2016-8-26 17:48 编辑
望口与唇,主要是诊察脾胃的病变,因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足阳明胃经环绕口唇。
望口唇,主要观察其色泽与形态两方面的变化。
唇的色泽变化
正常情况下唇色是红润,反映了胃气充足,气血调匀。
唇部色泽变化的临床意义可根据五色诊的内容,进行分析。
血虚或失血——唇色淡白
热盛——唇色深红或色红而干
血瘀——唇色青紫 可见于心脏或呼吸系统的严重疾病
寒盛或痛极——唇色青黑
煤气中毒——唇色呈樱桃红 主要是由于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升高的原因
口唇的外形变化及意义
口唇干裂
一般反映体内津液不足,可能是由于生成津液不足,也可以因为燥热伤津或吐泻伤津而形成,例如喝水较少,或春秋天气候干燥,发烧,吐泻严重等情况,会出现口唇干裂。
口角流涎
小儿中较多见,正常情况下,三岁以下的小儿会流口水。是因为小儿还不太习惯吞咽唾液,另外其口腔比较浅,导致唾液容易外流。尤其在小儿长牙的时候,因为长牙刺激,唾液分泌多,流涎会更加明显。
如果小儿3岁以上仍流口水则多异常,中医称为滞颐,多因脾气虚弱,不能固摄津液,或脾胃有热,迫津外泄,或脾虚湿盛所致。
口角流涎也可见于成人,多由中风口歪,不能收摄津液所致。
鹅口疮
是指小儿口腔、舌上满布白片,状如鹅口。中医认为,多因感受邪毒,心脾积热,上熏于口所导致。西医学则认为,这是由于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
口疮
也是常见病变,指口腔内膜上出现黄白色豆大、表浅的小溃疡点,周围红晕,局部灼痛;严重者成为口糜。中医所说的口疮,相当于西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
口疮有实证和虚证之分
实证,多因心脾积热,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即口与脾有密切关系,当心脾有热,就容易长口疮。
虚证,表现为反反复复长口疮,多因阴虚火旺。临床中,多见一些年轻人,由于生活工作压力较大,心火旺,容易出现复发性口腔溃疡。当然过食辛辣之物,造成脾胃积热,也容易出现反复口疮。
口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望诊遵经》中把口的异常动态归纳为口形六态,具体来说:
1、口张,指口开不闭,属虚证。例如临床中气脱的患者。
2、口噤,之口闭难开,牙关紧急,是实证,是因肝风内动,紧脉拘挛而引起的,一般见于中风病或痫病、惊风或破伤风等。
3、口撮,指上下口唇紧聚,见于新生儿脐风、破伤风。新生儿脐风也是破伤风的一种。
4、口僻,指口角向一侧歪斜,如中风、风邪中络,就可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口眼歪斜中口部分歪斜。
5、口振,是指颤栗鼓颌,口唇动摇,好像患者打冷战,导致上下口唇紧咬、哆嗦。这种情况是邪正剧争,阳虚寒盛的表现。
6、口动,常指口角抽动,不能自控,为肝风内动之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