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ele 于 2016-12-12 23:14 编辑
眼保健操,每一个小学生都做过,其中按揉的四个穴位:精明、风池、攒竹、四白,大家一定感到很亲切吧。
小时候做眼保健操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眼部疲劳,预防近视发生。但是如果真正得上了眼病,特别是比较严重的眼病,单做眼保健操就解决不了问题了。还需要寻求专业的针灸医师来治疗。
针刺治疗眼病有很好的疗效,但不是简单的针刺入穴位就可以了,还需要进行手法操作。
针刺进行手法操作的目的,是使针下得气,并且使得气感到达病变部位。
一、什么是得气?
得气,古人称作气至。
二、得气的表现
1、局部得气
首先是将针刺入穴位后,采用捻转提插手法,使患者感觉到针刺局部,有酸麻胀重感,同时医生手下有沉紧滞涩的感觉。这可以称为针刺局部得气。
元代医家窦汉卿对这种得气的感觉形象的描述为: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也就是说,医生手下会产生犹如鱼上钩时,手握鱼杆可以感觉到的沉紧感。
2、行针导气
针刺远离病变部位的穴位时,还需要通过控制针刺的方向,深度,提插捻转的频率和力度,并配合沿经脉循行路线,进行按推揉叩等辅助手法,使针刺局部的得气感,沿经脉路线传导,出现水流动感,蚂蚁爬行感,甚至凉热感到达病变部位。这称为行针导气或气至病所。 在这过程中,医生手不离针,注意力集中,意守针尖,密切体验观察针下反应。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把它描述为: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三、睛明穴的局部得气针刺法睛明穴就在内眼角处,眼球与眼眶之间,针刺入一定深度时,一般患者眼内就会有酸胀的得气感。若没有得气感出现,可轻轻捻针直到有酸胀感出现。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针刺风池穴治疗眼病时,为使气至病所,会将针尖朝着对侧目内眦方向进针。得气后,还要继续进行提插捻转,并配合左手的循摄推按等手法,可以促使得气感从风池传至眼部,甚至眼部可产生热的感觉。
这种手法对黄斑变性,视神经萎缩,干眼症等难治性眼病有较好的疗效。
针灸大家郑魁山教授的过眼热针法,就是选用风池穴行针导气,使热感传到眼睛,以治疗一些难治性眼病。由此可见,针刺风池穴治疗眼病时,使得气感到达眼睛是取效的关键。古人认为针刺感应能循经传导,是气血运行的表现,所以使用行针导气法推动气血运行,可令针刺取得更好的效果。
当经络气血壅滞,针刺不得气的情况下,可通过毫针的捻转,提插,弹、刮、摇、震颤针柄等方法,并配合沿经脉循行的推按,叩击等手法,促使得气和行气,引导经气至病变部位。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到: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针刺操作,看似简单易学,但要深入掌握还需要下功夫。
临床中需要在专业中医针灸医生指导下谨慎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