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找回密码

喜乐心

查看: 1208|回复: 1

每日一更103

[复制链接]

242

主题

507

帖子

426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261
QQ
发表于 2018-10-25 12:31: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日一药:天花粉
【别名】栝楼根;蒌根;白药;瑞雪;天瓜粉;花粉;屎瓜根;栝蒌粉;蒌粉
【药性】寒性
【药味】甘;苦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主治】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10~15g。
【禁忌】反川乌、草乌、附子
每日一方:沙参麦冬汤
【出处】《温病条辨》
【组成】 沙参(9克),玉竹(6克),甘草(3克),桑叶,白扁豆(4.5克),天花粉(4.5克),麦门冬(9克)。
【功效】清养肺胃,生津润燥。治燥伤肺胃阴分,津液亏损,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粘,或发热,脉细数,舌红少苔者。
【用法】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日服二次。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9克。
每日一穴:胞肓穴
【所属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
【功效】
补肾强腰,通利二便。
【主治】
主腰脊急痛,食不消,腹坚急,肠鸣,淋沥,不得大小便,癃闭下肿。
【取穴方法】
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简便取穴法】
俯卧位。从骨盆后面髂嵴最高点向内下方骶角两侧循摸可及一高骨突起,即是髂后上棘,与之平齐,髂骨正中突起处是第1骶椎棘突,往下循推1个椎体,为第2骶椎棘突,在其旁开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每日一病:胃脘胀满半年。 现病史:七旬老人,脘胀半年,宿有血吸虫感染史,前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曾用理气通导之剂未见效,胀之尤甚,当以审证,视其面窍、形体无明显病理形态,眠食且可,二便正常,唯见舌淡,边少现瘀斑,苔厚滑,脉虚弦。 刻下症:胃脘胀,视其面窍、形体无明显病理形态,眠食且可,二便正常,检其胀满按之则无痛,唯见舌淡,边少现瘀斑,苔厚滑,脉虚弦。 舌质:舌淡边有瘀斑 舌苔:厚滑 脉象:虚弦 既往史:慢性浅表性胃炎 查体:体温:37 呼吸: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2

主题

507

帖子

426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26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6 13:32: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辨证分析:七旬老人,脘胀半年,宿有血吸虫感染史,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西医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曾用理气通导之剂未见效,胀之尤甚。今慕名前来求徐老诊治。当以审证,视其面窍、形体无明显病理形态,眠食且可,二便正常,唯见舌淡,边少现瘀斑,苔厚滑,脉虚弦,检其胀满按之则无痛,乃属脾虚,因为脾虚则善胀,虽挟有气滞血瘀的现象,应以虚为主,单以理气则导致虚之更虚,脾胃纳化不行,而痞满益剧。所以拟用消补兼施较为切体。拟方补中益气合枳术丸加减。 中医证候:脾虚挟有气滞血瘀 治则治法:消补兼施
)
【处方】补中益气合枳术丸加减
生黄芪30g 炒路党15g 焦白术15g 陈只壳12g 广陈皮10g 柴胡梗6g 炒升麻5g 炒川朴10g 炒丹参15g 沉香曲10g 炒卜子15g 荷叶1张
【其它】(7剂)。 用法:汤剂,1剂/1天,水煎服。
二诊
【日期】2003年7月9日
【主诉及病史】病情变化:舌质:舌淡边有瘀斑 舌苔:厚滑
【辨证及治法】辨证分析:药后果然应效,脘胀大减,其他为常,前方得手,故不更弦。上方继服。 中医证候:脾虚挟有气滞血瘀 治则治法:消补兼施,健脾和胃。
)
【处方】自拟方
生黄芪30g 炒路党15g 焦白术15g 陈只壳12g 广陈皮10g 柴胡梗6g 炒升麻5g 炒川朴10g 炒丹参15g 沉香曲10g 炒卜子15g 荷叶1张
【其它】(17剂)。 用法:汤剂,1剂/1天,水煎服。
【预后】预后:痊愈,消失。
【按语】按语:痞满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不痛的症候。其之在《内经》中或称否、满、否塞、否满。后仲景明确提出“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由此而定名为“痞满”。其多因起居失调,饮食不化,气郁痰凝,脾胃虚弱,导致脾失健运,升降失调而成。而就其范围又可包括西医的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等疾病。然在辨证时要以满而无痛为依据,审证施治又需分明虚实,才能避免虚虚实实之误。不过从临床上来看以虚实互见为多,所以消补兼施最为常用。方用补中益气以塞因塞用。方中以黄芪、党参、白术、甘草鼓舞脾胃清阳之气;陈皮理气化滞;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适用于脾胃不足;中气久虚而致气机失畅,升降失宜所致痞满。但方用升麻、柴胡取以升阳举陷的作用,在剂量上一般不得超过3-6克,因为内虚之证切忌升散,如量大则成为升散之剂,不仅有耗脾气,延误转机,而且还可能导致病情逆转气虚中满而成鼓胀。正如东垣在拟定本方时对黄芪用量只为3克(约等于旧制市秤1钱左右),其余均为0.6-1克,意取轻清上升,不宜过位,即使后世医家用于济急,对病重者,取用参、芪最大用量也不过用到9-15克。时至今天,疾病谱虽然发生变化,药之用量大于昔人,但仍应有一定的尺度,拟方组药当遵君、臣、佐、使,用量大小是有严格要求的,切忌在一方中不分主次用量同等,这不仅难以收效,并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甚至还会延误病情。为医者当有悟之。本例夹有积滞,故在补虚中加卜子、沉香(曲)、丹参以行气活血、化滞消积,并取鲜荷叶以助升养脾胃清气之力,使升降得宜,脾胃调和,则痞满自除。可见治疗虚实夹杂证,选方用药在于权衡,方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2001-2016 www.xilexin.com All Right Reserived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喜乐心 ( 京ICP备1601695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喜乐心 ( 京ICP备16016955号 )  

GMT+8, 2024-11-26 04:57 , Processed in 0.081047 second(s), 28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