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ele 于 2016-8-8 10:17 编辑
望姿态又称望态,是指通过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体位变化和异常动作等以诊察病情的方法。
病人的动静姿态,体位动作与机体的阴阳盛衰以及病性的寒热虚实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根据中医理论,阳主动,阴主静。所以,阳、热、实证的病人,机体功能亢进,多表现为躁动不安;阴、寒、虚证得病人,机体功能衰减,多表现为喜静,懒动。
不同的疾病,常常可迫使病人表现出不同的体位和动态。这些异常的体位姿态,都是疾病的一些外在反映。
例如:如果有人头疼,可能他就会托着下巴,扶着头;有的人急性腰扭伤,或腰疼,可能会弯着腰或手护着腰的走路姿态。也就是采取保护性姿势,即护处必痛。
所以通过观察人的动静姿态和体位的动作,不仅可以判断疾病的属性,也有助于病位的诊断。望姿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动静姿态
正常人可以随意运动,而且动作是非常协调的。而在疾病状态下,常常可以使我们的肢体动静失调,甚至不能运动,或者处于强迫、被动的体位。例如:
坐姿
1、痰涎壅盛的肺,实证之人,可出现坐而仰首。
2、肺气虚或肺肾气虚,肾不纳气者,常坐而喜俯,少气懒言。
3、若内有伏饮或者水气上冲,凌心射肺的患者,常常坐而不得卧,一旦躺卧,就会自觉气逆,咳喘严重,呼吸困难。
卧姿
1、卧时面常向里,喜静懒动,或蜷卧缩足,喜加衣被者,多属虚证、寒证。
2、卧时面常向外,躁动不安,或仰卧伸足,欲掀衣被者,多属实证、热证。
3、不耐久坐,或卧而不能坐,坐则昏眩,多为气血亏虚。
4、久病重病之人,或神识昏迷之人,可能因为脏腑功能衰竭,而表现为长期卧床不起。
保护性姿势
当病人出现某些部位严重的疼痛,就会出现相应的特殊姿势,以缓解疼痛,避免疼痛加重。
例如:有人胃疼,他就会自然捂着胃,弯着上身;犹如有人出现腿肿或腿疼,那他走路的时候就会一瘸一瘸的,避免疼痛的伤腿着地受力。这就是所说的护处必痛。
二、异常动作
异常动作,是指平常不应该有,因为疾病原因,患者出现异常的动作。
具体来说:
1、颤动,是指患者的眼睑、面部、头部、手足、指趾等部位出现颤抖或摇摆不定。前几天看电视剧《女医明妃传》里面,女医让太后向前平举双手手臂,观察期是否有不自主的颤动。这就是在观察患者是否有颤动的现象。
2、蠕动,是指手足掣动,动作迟缓无力,如虫之蠕行,常见于手足。
3、拘急,是指手足筋肉挛急不舒,屈伸不利。可以见于风湿性关节炎等。
4、四肢抽搐:是指四肢筋脉挛急与弛张交替出现,动作有力。例如痫病,在发作时,就会出现四肢抽搐。
5、角弓反张:是指患者颈项强直,脊背后弯,反折如弓。与四肢抽搐常常同时出现,也就是说角弓反张是四肢抽搐比较严重的时候全身性,躯体的表现。
6、半身不遂:又叫偏瘫,是指一侧的上下肢、面肌等出现运动障碍、活动不便。常常是中风的表现,或中风之后的后遗症。
以上所说的异常动作,在中医学当中,多被视为一种风象。
风,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当大自然刮风时,树草就会摇动不定,而中医称其为风象。而风象,与肝脏的联系最为密切,肝主筋,而以上这些病情,主要是与筋有关。所以肝主筋脉的功能失常时,就会出现这些异常的动作,所以说是肝风内动的表现。
而引起肝风内动的原因,如热极生风,阴虚生风,血虚生风,肝阳化风等,具体情况要结合病人的病史,及其他表现,判断其致病原因。
还有一种现象在中医学中称为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是指神识不清之人,不自主地伸手抚摸衣被、床沿,或伸手向空中乱划,多见于病情危重之人。
总之,临床通过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以及疾病状态下出现一些异常动作,可为诊病辩证提供一定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