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ele 于 2016-4-16 15:59 编辑
问汗是指询问病人有无汗出异常的情况。中医讲汗出为阳加于阴谓之汗。即阳气蒸腾津液,由玄府(汗孔)而出形成汗。其中津液为汗的物质基础,阳气为汗出的动力,玄府为汗出的通道。故汗出异常的机理为,物质基础异常---津液不足;动力异常---阳热亢盛或阳气亏虚或阴气不足;通道异常---肌凑闭塞或疏松即玄府开合失调等。
下面分别从表证,里证谈谈无汗与汗出的不同情况。
(一)无汗 无汗是指当出汗而不出者。
1.表证无汗 多见于风寒表证,患者无汗而伴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痛,鼻塞,流清涕,脉浮紧等症。 也可见于寒湿束表证,患者无汗而伴见恶寒发热,头胀如裹,肢体沉重,骨节烦疼,舌苔白腻,脉浮紧或缓等症。
2.里证无汗 患者全身无汗,多为久病虚证患者。 例如患者久病无汗,因阳气不足而蒸化无力,伴见面色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脘腹冷痛,喜温喜按,脉沉迟无力者属里虚寒证; 又如患者久病少汗或无汗,因津血亏虚,生化乏源而皮肤干燥,毛发焦枯,五心烦热,舌淡或红干,脉细为阴血亏虚证。 患者局部无汗,临床多见于中风病,肌肉局部萎软无力的痿病,及截瘫等患者 多因风痰或瘀痰,风湿之邪阻滞经络,营卫不得周流,气血失和导致。
(二)有汗 人体,除劳累、饮食、紧张、天热、着衣过暖或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导致的汗出,皆属病理性汗出。
1. 全身有汗 (1)表证有汗 多见于伤风表证,或风热表证,例如汗出伴见有发热重而恶寒轻,咽喉肿痛,鼻塞流浊涕,脉浮数等症的表热证,常见于夏季感冒。
(2)里证有汗 自汗 日间汗出,动则尤甚,伴面白神疲,少气懒言,或有畏寒肢冷者称自汗,属气虚或阳虚。
盗汗 睡时汗出,醒则自止,伴见潮热,颧红者称盗汗,多因阴虚火旺所致。 气阴两虚患者,则并见自汗和盗汗症状。
大汗 是指汗出量多,津液大泄者,临床又有虚实之别:
若病人蒸蒸发热,汗出不已,伴见壮热不退,大渴欲饮,脉象洪大者属里实热证,因表邪入里内传,或风热内传,或脏腑热盛,致里热炽盛,蒸津外泄所致。
亡阴者汗出如油,热而黏腻,高热烦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亡阳者大汗淋漓,汗稀而凉,身凉肢厥,脉微欲绝,面色苍白。
战汗 是指恶寒战慄而后汗出者,见于伤寒邪正剧争时,属于疾病的转折点。观察战汗后的病情变化,可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
2.局部有汗 指身体的某一局部出汗较多者。 (1)头汗 仅见头部或头项部汗出较多者,或因上焦热盛,或因中焦湿热蕴结,湿郁热蒸,或因阴寒内盛,虚阳上越,津随阳泄的亡阳证。
(2)心胸汗 指心胸部易出汗或汗出过多,多见于虚证,即心脾两虚或心肾不交等证。
(3)手足心汗 指手足心易出汗。手足心微汗出属生理现象,若手足心汗出较多,一是与脾胃有关;一是阴经郁热熏蒸导致。
(4)阴部汗 指阴部出汗较多者。多因下焦湿热郁蒸所致。 另外还应注意汗的冷热和色泽,例如黄汗,即颈部或腋下汗出沾衣,色如黄柏汁,提示体内风湿热邪交蒸导致。
|